1.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資訊教育是本校的課程發展重點之一,由三年級開始上電腦課以培養學生的基本資訊素養,舉辦親子上網課程、藉由多元評量的時機,指導學生網路應用的基本能力;在高年級階段,教師掌握班級與領域網站資源分享。而本次以「士林夜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究式學習,更是將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的精神充分發揮。
以下是以新課程中的七大學習領域來說明,參與「士林夜市」的研究活動與網頁製作時,運用到哪些領域來配合及規劃課程統整:
(1)語文領域-資料蒐集後的閱讀、分析、整理;研究心得的撰寫、口頭報告;採訪活動的聆聽、騰槁 ...等均呈現出語文能力的培養。
(2)社會領域-運用社區資源、探訪地區人文、藉著繪製地圖以培養規劃及設計的能力等。
(3)數學領域-訪問活動後的統計與研究分析、及「士林夜市」本身和周邊觀光景點位置的判別等。
(4)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製作過程中認識與操作資訊設備、網頁設計等。
(5)健康與體育領域-本活動的時間管理、作息安排、體能的調整等。
(6)藝術與人文領域-藉由一日遊、或規劃出心目中理想的士林夜市的繪圖製作,和電腦美工等活動來學習藝術鑑賞、色彩配當以及版面配置。
(7)綜合領域-小組合作的精神、聯絡與溝通、實地參觀研究活動、訪問與探索、活動設計等。
此外,本活動重視學生的省思及組織能力;訓練學生由「愛護」社區自然資源、休閒文化為出發點,從研究活動當中去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在一番徹底的了解及省思之後,重新規劃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士林夜市街景,及一份若以士林夜市為中心,結合週邊景點,安排一日遊的休閒活動。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我們利用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如至政府有關單位、圖書館、書店等蒐集相關資料,並配合資訊科技的運用,如上網查詢等過程,來獲得完整的書面資料。另外,我們亦藉由訪問地方耆老及人士,或針對「士林夜市」的訪調,做實地的深入研究時,其中除利用傳統和數位相機紀錄著學習過程之外,作筆記、錄音機亦詳實地記錄著內容。
當蒐集資料告一段落之後,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之下,運用小畫家、phtoimpact等繪圖軟體等在電腦上進行美工設計,並一邊將書面資料從word檔直接轉成網頁格式的HTML檔,或換成Txt純文字檔再由老師利用photoshop彙整製作成網頁,最後再透過ftp傳輸軟體傳送到網站上。如此龐大的過程,才致使一個專題研究網頁設計完成。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經過甄選的參賽學生,確定會用E-mail傳接訊息,會設計個人網頁、會運用相關電腦周邊設備。當研究計畫開始時,學生們利用尋找相關網站,電子郵件聯絡的研究方式,並提出問題。到士林市立圖書館尋找資料、研習活動或訪問活動時,均會接觸到不同社區人士、朋友、長輩、當別人知道學生的研究計畫時,協助紛沓而至。尤其是10月1日時士林夜市的正式搬遷,一時之間,不但網路上引起眾人的熱烈討論,許多家長及社區人士更是熱心的提供剪報與建議。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當專題研究小組正式針對「士林夜市」專題作研究時,發現許多相關的「夜市」資料網站,但大多針對飲食來製作。所以這方面資料可說是不易蒐集,以致當我們對士林夜市整體,有較深入的認識後,決定利用創意性設計及規劃的過程,讓小朋友來改造士林夜市及設計一以士林夜市為中心的一日遊。而雖然學生的規劃設計藍圖也許不夠成熟,也許無法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但是那是我們的設計結晶
,讓學生亦可創造心目中理想的家鄉。
另外對我們而言,訪調的過程是最難忘的,因有小朋友甚至被拒絕了7次左右,所以如何增加表達的能力,及作有效溝通及合作,對小組成員的學習過程,應有不一樣的體驗及認識。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對於此專題研究網頁的完成,我們必須感謝社區中的相關人士的協助,如:里長、解說員等;和相關政府單位所提供的資料亦對我們多所增益。另外亦感謝在訪調過程中所有配合協助填寫的相關人員,如遊客、店員等。最後要感謝學校老師及家長,由於他們的協助及指導,使得此次研究計畫能順利完成。
6.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專題研究的剛步入過程中,成員們對於老舊的小吃市場,及由大東、大南和文林路所集合而成的士林夜市的感覺,如外界看法一樣-髒亂,欠缺規劃。然而在一連串從研究資料與實地探查、訪談分析中發現此問題後,我們賦予學生「重新規劃設計」的任務,來解決問題,於是小學生完成了一份份的心目中理想的設計企畫及藍圖。
另外,我們也經由訪過程中知道,如何挑選受訪者且有效溝通問答的技巧培訓,也是很重要的。否則部份受訪者會因成員是小學生,而在回答問題時,較為馬虎或態度敷衍。但亦經由此第一次嘗試的經驗,學生培養出勇氣,累積了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