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輕利重的吸引
不管是因為經濟壓力或是其他原因而擺地攤,擺地攤要想賺到錢,憑藉的就是肯吃苦、認真打拚及用心。以知名節目主持人路嘉怡為例,早在她大三升大四的那年暑假,她就開始在台北公館商圈擺地攤,販賣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飾品。
「這些飾品都是我親手做的,每一個我都很喜歡,所以當別人向我殺價殺得很低時,我寧願不賣,留著自己用,」路嘉怡回憶說,「而當你販賣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時,你說的話也就會顯得非常真誠。」
其實,攤販已經成為你我生活中的一部份,幾乎家家戶戶都逛過地攤,也買過地攤貨,地攤確實也養活了不少家庭,地攤文化甚至成為台灣文化的一種特色。
不過,這種融入於生活當中的地攤文化,近來,從業結構也跟著時代的變遷而轉變,以往,攤販大多是老弱、無謀生能力者所從事的「不體面」的工作;但現在,赫然發現有不少攤販經營者不僅很年輕,還擁有高學歷。
甚至,一些原來有正當職業的人,也抵擋不住本輕利重的吸引,紛紛改行當攤販。「每天工作4、5小時賺2、3千元,比一天工作8小時,拿那點死薪水好多啦!」一位最近從上班族剛轉做擺地攤的人士說著。
擺地攤本輕利重,除了因為可以省去店面租金、課稅、人事管銷費用、水電費之外,還有一部份是貨源的成本很低。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地攤所販賣的商品中,第一位是飲食類,比例為49.06%,第二位為百貨服飾,佔28.58%。「很多人做飲食,是因為飲食類的成本最低,又不會有存貨堆積的問題,」在夜市打滾10多年的康橋足道養生中心經理劉俊毅分析。
由於貨源是影響地攤獲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得要先瞭解,到哪裡才能批到便宜又好的貨品?現在國內三大批發貨集散地,分別為,以服飾類為主的台北五分埔;以韓國服飾為主的北縣永和巿中興街(稱為韓國街),以及以皮件、飾品為主的台北後火車站商圈。
擺地攤,由於所需資金比較少、進入門檻不高、又沒有任何學經歷限制,確實已經成為不景氣之下,一種新的求生途徑。但是,要擺地攤之前,還是要做好各種評估,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沒有找對地點、批對貨,任何一種形式的創業,不管所需資本多或少,都有可能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