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載士林夜市最後一夜 惜別依依 王超群/台北報導 2002-10-14 2:40
夜幕逐漸籠罩,台北市最著名的士林夜市公有市場昨晚進入改建搬遷前的最後一夜。攤商對未來普遍充滿不確定感,對於討生活數十載的攤位有著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也有人對改建後的新環境抱持著很高的期待。老舊、破敗亟待改善的老市場,一路伴著台北人成長的共同記憶。
午後的台北街頭溫度仍高,接近最後一個晚上,傍晚時分,華燈初上的士林夜市,其實沒有因為公有市場小吃攤的搬遷,令它在外觀上稍有遜色。依然是霓虹閃耀、人群摩肩接踵,只是臨著基河路停放的數輛大型SNG車似乎透露些許不尋常。
慈誠宮前善男信女膜拜虔誠。順著小路進到公有市場內,燈光忽地暗下來,除了小吃攤,零星尚有最後幾攤在熄燈前堅守攤位。 擺攤30年 養活一家老小
潘太太的醬菜攤並不起眼,但周邊暗黑黑之中,猶然點亮著燈,在傍晚的市場內顯得格外耀眼。在士林夜市公有市場內已經擺攤卅年,對這攤養活一家老小的小攤位,有著難言的不捨。
「雖然一家人都輪流看攤子,但我一天大概要待在這裡十小時」潘太太說。「換個地方也好」潘太太寄望老顧客仍能惠顧,「我們這麼多年都是靠老顧客」。在市場內逢人就發名片的搬家公司負責人陳信章順手向她送一張名片,陳信章表示,有消息得知市場要搬,就趕緊進來兜生意,已有三、五家委託他搬家,多數是冰箱等大型重物,但也有人結束營業,貨物不再搬到臨時市場而移往他處。
士林夜市公有市場內其實主要是小吃攤引人入勝,周邊外圍愈來愈激烈的競爭趨勢,讓小吃攤多半倚賴老顧客的捧場。「換地方之外,客人走的動線也不同啦,不知道未來生意會不會受影響」,賣鼎邊趖的劉老闆這麼說。
最後一夜顧客趕來回味劉老闆說,在老攤位已經廿五年,一切都習慣了。最後一夜他笑著說,生意反而好很多,大家也許都知道快要拆遷,趕著來回味。
在這個老市場這麼多年,劉老闆的攤子已經發展出第二區,透過麥克風,第二區的跑堂可以「遙控」爐邊主廚,正是這樣的變通生存,夜市中每個攤位都是激烈競爭中的佼佼者。
「生意最好大約是七十八年左右」劉老闆表示,近來景氣不好,生意也受影響。劉老闆的看法其實是士林夜市設攤數十年老攤商的普遍感受。 一頁興衰 最珍惜顧客情
民國五十八年起就以水果盤起家的王陳淑時可說是看著士林夜市的一頁起落興衰。她的水果盤現在已經交給兒子王聖忠掌管,斜對角則是女兒總管的「官財板」攤位。
六十一年次的王聖忠就是靠著水果盤由十元至現在一盤五十元,完成他台北工專的學業,對老市場要拆。他說:「趕快到新地點賺錢呀!」
王陳淑時可就健談得多。在這裡,看著孩子長大,看著老伴過世;在這裡,結識不少影視聞人,對某人愛吃她的薑汁番茄、某人喜歡她的水果盤,老闆娘如數家珍:「我最重老顧客啦,他們都是十多年前就常來,可不是紅了之後才來的」。
王陳淑時記得,不少人是從小姐一直吃她的水果,一直到孩子上國中,只要到夜市來,還是找她的攤位水果。對這些回憶,她珍藏心中,「環境畢竟太髒亂了,不管抽不抽得到好攤位,對未來總要充滿信心!」
這麼多年守著攤位,從賣水果的「小姐」到為人妻母,王陳淑時印象最深的是,有幾年,生意好到一路有人排隊等著吃水果,「現在生意一落千丈」,她有些無奈地說。
從卅八歲就在王陳淑時攤位旁賣圖書的何老闆可就想趁此打算結束營業。這攤位一擺,可就是廿九年的時光,「時間過得好快」何老闆厚厚的眼鏡片後面,眼神也好像回到過去。
「現在生意不好做,已經撐了三年,早就在等著拆遷這一天」何老闆說,本來打算前一天就不再擺攤,想想,還是再賣一晚吧,「多少賺一點,這是賠本生意啦」。何老闆每天由下午四時許待到深夜十一點多,平均待六小時,數十年來皆如此。
臨時市場 擔心人潮不來
老攤商相互都有感情,會不會搬遷後就不再連絡?王陳淑時倒不擔心,她說,臨時市場內大家都還是老攤商,還碰得到;鼎邊趖的劉老闆說,最擔心客源人潮不集中,動線也不密集,對未來,他說:「再觀察一陣吧!」
攤商們且戰且走,遠道而來的消費者、由蘆洲來的洪先生一家說,士林夜市是他們家主要休閒去處之一,洪太太表示,未來換到新地點「可能不習慣會覺得怪怪的」,小兒子則搶話:「要搬到捷運站附近耶!」他們表示,會繼續光臨。
南投來的曾小姐和她友人,都表示其實不清楚昨晚就是士林老市場的最後一夜,十多年沒有再來,知道碰上最後一晚,兩人都有點吃驚,不過她們都強調,士林夜市對外地人魅力也是無法擋,只希望將來改建後可以更乾淨衛生,對老市場也是美事。